聊城金寶誠訊 前幾日,中鋼協報告中公布的數據顯示,去年1-11月份,全國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含鑄造業)投資4655億元,同比增長2.2%,比上年同期的2.7%略有回落。
此前中鋼協的報告預計,2013年全國投產新建高爐將在20座左右,總容積為26000米3-27000米3之間,總產能2500萬噸左右;投產新建轉爐將在15座左右,總公稱噸位1500噸以上,總產能1800-2000萬噸之間。實際上,各地肯定還有許多手續不全或環保不達標的“黑戶”未列入協會統計。而且列入鋼協統計的,也只是按平均利用系數2.5計算,現實中高爐的運行效率一般比這個高,部分可能超過3.0。所以,16mn無縫管行業新增產能將遠超過中鋼協預計的的水平。
去年11月國務院出臺《關于化解產能嚴重過剩矛盾的指導意見》,對化解16mn無縫管行業產能過剩問題明確提出,2017年前“壓縮16mn無縫管產能總量8000萬噸以上”。
落后產能是個技術判斷,產能過剩是個市場判斷。在完善的市場經濟條件下,過剩的產能一般包括落后產能;而落后產能的淘汰、退出能夠改變市場的供求關系,減輕產能過剩的程度。
但不少業內人士認為,16mn無縫管業供大于求的現象恐難以明顯改善。中鋼協相關負責人指出,鑒于16mn無縫管行業的問題積重難返,產業集中度低、產能相對過剩、能耗環保問題突出等,將在明年繼續存在,國家宏觀調控的效果在兩三年內或將難以完全顯現。
政府雖然一直在通過淘汰落后產能等方式以期緩解16mn無縫管行業的產能過剩,但是目前16mn無縫管行業發展中遇到的困難、瓶頸,是高速發展積累的矛盾,不是短期調控能夠見效的,環保利好落實非一朝一夕之事。到了年底因為資金壓力以及對行情預期的不樂觀而未能出現集中冬儲,所以目前社會庫存降低但是鋼廠內庫存卻持續增加,而且貿易商操作趨于謹慎,下游的采購有所減弱,下游成品材偏弱運行,加上消息面利空,現貨市場情緒也顯得十分低落。
要化解產能過剩,必須打出政策組合拳。工信部也提出,接下來將推進16mn無縫管企業的兼并重組工作。這是對16mn無縫管產能進行有效控制的有力手段,因為未來解決16mn無縫管行業產能過剩的主要手段還是要依靠兼并重組、市場倒逼等手段來完成。
文章來源于:http://www.icbctj.com.cn/